韶山市银田镇美丽屋场示范点。
近日,走进韶山市银田镇银田村李家冲美丽屋场,眼前是白墙青瓦、美丽庭院、秀美田园,每户墙上都张贴着编号牌。这幅生动的田园山水画如今就是银田村的日常。
近年来,银田镇通过“三权分置”“三变”改革,探索出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“三个一批”模式。如今,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有了新的“活法”,农村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。
拆除一批,“空心房”变“美丽屋场”
随着城乡融合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,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,农村“空心房”数量逐步增加。银田镇华南村把“空心房”整治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“突破口”来抓,对“空心房”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调查。同时,通过召开户主会、屋场会、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,向村民宣传“空心房”拆除政策以及拆除后用来打造美丽屋场的想法,赢得了广大村民的支持。
一栋栋破旧的空心房拆除后留下了一批闲置用地,村委会化零为整,建设成了一处处设施完善的文化广场,既解决了房屋安全隐患问题,又美化了农村人居环境、满足了村民们的精神需求,实现了变“废”为“宝”。每到夜晚,村民们漫步在广场上,大妈们在跳广场舞,大爷们围在一起下象棋,孩子们嬉戏追逐,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。
近年来,该镇共拆除“空心房”4102平方米,打造美丽屋场示范点14个,创成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、湘潭市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。
盘活一批,“闲置农房”变“民宿”
农民进城务工了,农房就“闲”下来了,闲置的农房该怎么流转利用起来?银田镇通过自营、出租、入股、合作等方式,盘活利用闲置农房83间,使农村的“沉睡资产”逐渐苏醒。
银田村抓住研学旅行蓬勃发展的机遇,创办银田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,以“村+公司+农户”的模式,引进韶山知行银田研学实践营地,将48处闲置农房打造成民宿,每日最多可接待1000人的研学旅行团队。
“如今这些闲置农房得到合理利用,让农户既能在家门口就业,还能有分红收入,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。”银田村党委书记郭芳说,知行研学基地自创办以来,接待研学、团建团队109批5万余人次,发放农民分红金160万元,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。
南村村和银田寺社区利用银田银河生态旅游区创成国家AAA景区的契机,引进湘潭产业投建设韶山银河党性教育基地,合作开发民宿项目,把韶河沿线7户35间闲置农房改造成精品民宿,一次可接纳42人入住。
整合一批,“荒地”变“基地”
要发展,没有土地怎么办?银田镇在编制村庄规划时,把全镇的零散建设用地整合起来进行有效开发利用,通过“化零为整”实现土地质量和效益双提升。
银田镇银园村有820亩油茶林,原来靠销售油茶籽赚点微薄的收益贴补集体经济,村支书老郭一直想做精深加工,却苦于没有土地和资金。2020年,市里统一安排编制村庄规划,老郭看到了机会,将村里的闲散建设用地整合起来,变成了一块整体的35亩集体建设用地,一部分用于建油茶加工车间,其余部分计划通过合作开发、租赁开发等模式引进社会资本进行建设。目前,第一栋2700平方米的钢结构标准厂房已完工并出租,村集体每年可收益租金24万元。
下一步,银园村将变租金为本金,建设油茶精深加工基地。项目建成后,将实现油茶采摘、加工、提纯一体化。经老郭初步估算,仅这一项,每年利润可超过100万元。
据悉,从2020年起,该项目已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,贫困户将连续5年每人每年分红300元。(通讯员梁丽丰)